来源:bat365官网登录入口、人才办等
(通讯员 席慧 郭敏)九秩华诞,学术校庆。4月16—18日,bat365官网登录入口第五届航天文化节系列活动,“百名学术大师进校园”院士报告会在西电南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应bat365官网登录入口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包为民,中国科学院院士、空军工程大学教授李应红,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吴培亨来校交流并做报告,西电钱学森空间科学实验班学生、竹园3号书院2020级本科生代表和bat365官网登录入口研究生代表共计3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也同步进行了视频直播,线上共有1000余名师生同步观看。报告会由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党委副书记杨银堂主持。
包为民:走进深空探索宇宙是航天人不懈奋斗的漫漫征途
包为民院士以“发扬航天精神,建设航天强国”为主题,回顾了近年来世界各国航天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广大师生分享了我国航天事业在人造卫星、运载火箭、载人航天、探月与深空探测等领域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并对航天科技未来发展的重大需求进行前瞻性分析。“65年来,从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到探月精神,航天科技和航天事业淬炼出的航天精神是一代代航天人不断成长、永创辉煌的基石”,包院士的细细阐释让同学们对于航天文化、航天作风和航天精神的理解更加深入,春风化雨般的谆谆教诲激励每位西电学子勤勉求学、筑梦蓝天。
“为什么说西电精神和航天精神是相通的?”面对学生们的踊跃提问,包院士结合自己在西电的求学经历分享了自己对于西电精神和航天精神的思考,同时叮嘱在校学生要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同时注意锻炼身体和培养自身的协同合作能力,并勉励有志青年投身航天为建设航天强国贡献青春与智慧。
李应红:等离子体激励空气动力学的探索永不止步
李应红院士聚焦等离子体激励空气动力学探索与应用,介绍了等离子体冲击激励及其流动控制理论和方法,从等离子体点火助燃、等离子体空气气溶胶杀毒和等离子体防除冰三个研究方向简述了等离子体激励空气动力学可拓展到的其他领域。在介绍等离子体空气气溶胶杀毒应用时,李院士以新冠病毒的疫情防控为背景,生动的展现了该领域研究的生命力。“等离子体激励空气动力学在无人机、高超组合动力发动机和高超音速飞行器等方面的潜在工程应用将有十分可观的前景”。
从美国近两年对中国的科研软件断供到等离子体激励空气动力学领域的专题研究,面对同学老师们的热情追问,李应红院士侃侃而谈,结合实际一一解答或提出建议。同时,李院士的报告也引起了吴培亨院士的强烈兴趣,两位院士现场针对报告中提到的“流动分离”进行探讨,成为科学家严谨治学、精勤求索的生动体现。
吴培亨:超导电子就是用极端的手段达到极端的目标
一上场,年过耄耋但依旧精神矍铄的吴培亨院士就获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赞叹。吴培亨院士着眼于超导单光子探测器及其应用,从光子和单光子探测器的基本概念、主要指标和分类到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在综合性能上的独到之处,步步深入,与在场师生分享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的原理、制备、性能表征,并着重介绍了它们目前的应用情况。报告过程中,吴院士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让学术科研变得生动、有趣,赢得阵阵掌声,也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科研和科技创新的魅力。
随后,吴培亨院士对在场同学关于器件通用性、微观世界的探索、室温超导的进展和应用等方面的疑惑进行了细致解答。虽年事已高,但吴院士对科研保有的最初热爱与孜孜追求不仅让师生们了解了前沿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和未来前景,更感受到了院士大家的科学精神和学者之风,体验到了学术研究的真正魅力。
“航天是一项浪漫的事业。包为民院士讲述的航天精神和航天文化是一代代航天人所秉承的信仰,李应红院士和吴培亨院士的学术研究则让我们领略到航天事业的发展需要每一位学者的热爱与付出。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建设航天强国的漫漫征途,唯有奋斗。”报告会后,竹园3号书院2020级本科生赵嘉星的心声成为了在场每位师生的深深共鸣。
此次“百名学术大师进校园”院士报告会由bat365官网登录入口、人力资源部、人才办、校庆办、校团委联合主办。今年是西电建校90周年校庆年,围绕“学术校庆”主题,bat365官网登录入口组织开展“百名学术大师进校园”系列活动,邀请院士等学术大师为广大学子作指引,树榜样;为教师成长作指导,把方向;为学校建设提建议,谋发展,引领和帮助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和“双一流”建设。
【院士简介】
包为民,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bat365官网登录入口院长,兼任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常委,国际宇航科学院工程学部主席,中国宇航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惯性学会理事长,全国政协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委员,同时担任国防科大、北大、哈工大、北航等高校的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我国航天运载器总体及控制系统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曾领导和参与我国多项重大工程研制,他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相结合,为我国科技工业现代化建设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李应红,航空推进理论与工程专家,中科院院士。第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空军工程大学航空工程学院教授,航空等离子体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飞机推进系统军队重点实验室主任,专业技术少将军衔(技术一级)。国家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科技专项基础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学科评议组成员,装发、科工局和自然科学基金委5个专委会或专家组专家,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及3个国家级学会理事。
吴培亨,超导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国电子学会超导电子学分会名誉主任,长期从事超导电子学的研究,在探索有关物理过程的基本规律、发展新型的超导电子器件、推动超导电子器件的实际应用等方面有所建树。他所领导的南京大学超导电子学研究所是我国培养有关高级人才的最重要的基地之一,研究方向为超导单光子探测、超导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技术、太赫兹技术及其应用。